在重大工作、重大斗爭第一線培養干部、錘煉干部
習近平:在重大工作、重大斗爭第一線培養干部、錘煉干部,讓好干部茁壯成長、脫穎而出。
這段話出自2020年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講話。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為“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黨中央在延安及周邊地區創辦的干部學校達30多所,如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中共中央黨校、陜北公學、馬列主義學院、民族學院等,先后培養造就了數十萬名干部和各類專門技術人才。黨的建設這一偉大的工程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奠定了新中國的人才基石。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偉大事業需要更多好干部,偉大時代呼喚更多好干部。
好干部是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在經受重大工作和重大斗爭鍛煉中選出來的。要把培養人才、培養干部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同步推進,將黨的政治主張轉化為廣大人民的自覺行動,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選拔人才、識別干部的重要標準和根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延安梁家河村度過了7年青春歲月,沉下心來為群眾干實事、辦好事,與鄉親們一起干農活、放羊、拉煤、攔河、打壩……遇到苦活累活臟活搶著干、認真干,樹立了好干部的標桿,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新時代干部。
好干部是在干事創業中“煉”出來的。組織部門要善于錘煉干部、成就干部,一方面,要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一線流動,對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人才,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鍛煉機會,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工作,讓他們既成為業務上的行家里手,又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艱苦一線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有吸引力的引才用才機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和晉升通道,綜合運用日??己?、年度考核、專項考核和任期考核等方式,在考核中肯定成績、指出不足,讓好干部脫穎而出,成為團結帶領人們加速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